×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存錢,是一個成年人的自律】賬戶上的數字,就是你生活的底氣!

曾經讀過這麼一句話,細想覺得很有道理:

「存錢就是一場修行,一場與欲望較量的修行。」

人生一世,白雲蒼狗,花錢是本能,存錢才是本事。

一個會存錢的成年人,是極為自律的。

只有學會控制自己的物欲,將注意力轉移到經營自己上,才能在經濟上扛得住風險,自身的能力也會上一個又一個臺階。

真正改變生活的自律,都是從存錢開始的。

1.想要的生活,不光靠掙

很多人都會說能省不如會賺,這是真理。

如果你除了本職工作外,還有很牛的兼職,那無可厚非。但是大部分普通人的資本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對于開源來說,大部分人沒有這樣的能力和執行力。

我看到太多的人因為想開源而被騙,刷單被騙,炒股票被騙,買基金被騙,帶貨被騙。

在很多開源月賺過萬帖子的留言裡,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找到這樣的兼職,如何才能兼職過萬。這也間接說明瞭,開源過萬只是部分人,大部分普通人依然只能依靠死工資。

所以攢錢就成為了普通人的主流趨勢。

常聽人說風涼話:「許多窮人就是不努力,他們寧可等國家救助,也不肯去工廠打工,只要肯打工,怎麼可能掙不到錢呢?」

努力掙錢的人多了,不是每個都享福。

拼命跑單到汗流浹背的外賣小哥,淩晨趕著出早點攤的小販,風吹日曬爬著腳手架的農民工,誰不辛苦?

說因為不努力,辦公室加班996的白領,流水線上的工人,沒人答應。

吃苦的確沒錯,只是吃了賺錢的苦,你還得懂得攢錢。

否則任你再拼,忙得連軸轉,日子還是很難,只能一邊哭慘,一邊接著承擔。

《稀缺》裡描述印度貧民窟的小販,擺個路邊攤,只有一張毯子,賣著蔬菜、水果、鮮花,日復一日。

他們清晨就起來,早上先跟銀行借1000盧比買貨,當天賣完能掙100盧比左右,還得有一半還利息。

剩下50盧比除了日常開銷,再買杯茶,買點零食、孩子的糖果,也就花掉了。

無奈的確有,但如果小販沒花剩下的錢,每天只攢5盧比,200天后,他們就不用再借任何錢。

一天省50利息,兩天省100,脫貧指日可待。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除了少數富有的,都得先過苦日子,而一手進一手出,是沒有頭的。

想要嘗到甜頭,得靠錢買,長久不斷的甜,得慢慢攢。

當你攢下的多了,日子也就明朗了。

否則想盡辦法,也無濟于事。

2.金錢上不自律,所有的自律都是徒勞

靠著自律改變命運,充實頭腦,強健身體,不是在憑空就做到的,少存錢多長本事,其實是個悖論。

錢上沒底氣,很難靜下心。

不少人靠花錢倒逼自律,花血本辦健身卡、買網課,加滿了付費社群,轉眼就不知圖什麼,變得興致寥寥。

對錢都不認真,嘴上說自律,恐怕也是佛系,沒到半途,恐怕就要放棄。

他們就算被逼自律,也很難逆襲。

自媒體人劉娜在大學畢業時,因為喜愛習作,系裡領導找到她,告訴她如果有留校的意願,可以幫她爭取一個名額。

但有一個前提是,需要向學校先交一筆十萬元的保證金,這筆錢後續會歸還。

在15年前的畢業季,十萬元對劉娜來說就猶如一個天文數字。

想到父母在田間勞作,不辭辛苦地供自己讀完大學,她再沒忍心跟父母提起這件事,便回復了系領導說:「我不想留校,我要參加工作。」

多年後,當年留校的同學借助高校這個平臺,要麼讀博成為行業專家,要麼跳到了更有前景的單位謀職。

而當初回到地級報社的她,在如今紙媒衰落的時代只能硬著頭皮另謀出路。

一次機會,劉娜向父母說起了當年的事。

父親聽完,眼角泛紅地說:

富人思來年,窮人顧眼前。」這是窮人家孩子的通病。

其實,當年,如果你對家人說了這事兒,我們就是砸鍋賣鐵、賣糧賣屋,也會給你想辦法。因為這不是隨便一個學生都能有的機會。」

不得不說,窮的可怕,真的超乎我們的想象。

人活著,總會有很多意外,有的是意料之中的意外,有的是意料之外的意外。

你拿不準命運怎麼安排,存下錢才是最實在。

也是好好自律好好攢,自律才真正有了意義。

3.高效的存錢,是學會花錢

有天看綜藝,看到了小S不給女兒買貴衣服的著名片段。

起因是她的大女兒,看中超過一千塊的衣服,特地打電話給媽媽要買。

結果小S說,你才十三歲,我說過不能買超過一千塊的衣服,而且你還在長高,很快就穿不下了。

大S在一邊看不下去了,說這個外套很好看啊,姨媽給你買,作為舞蹈比賽得冠軍的獎勵。

小S聽完後只好告訴女兒,但不忘再囉嗦一番:

姨媽給你買東西這件事,不會任何時候都發生,你自己要保持不要亂買,媽媽也經歷過亂買的階段。

連大明星小S都這麼節儉,普通人就更甚了。

有網友吐槽老媽,說她工作體面,收入不差,但特別能省。

有回她剛回家,撲鼻一股臭肉味。

鍋裡煮的牛肉放了大半年,凍了化化了凍,她說的老媽不聽,還是路過的鄰居說臭,媽媽才說要親手倒掉。

而走進廚房,她卻發現媽媽偷把肉往嘴裡塞,不到半小時,就拉肚子不停。當時父親臥病在床,老媽又突然生病,給她急得夠嗆。

省下了錢,賠了生活,不如不省。

也不怪有理財公司寫文案:「懂得父母催你存錢的好意,但更懂得自己光是活下來,就已用盡全力。」

真正會存錢,不需多用力。

網友棠梨2018年開始存錢,從每月的2萬左右掙起,到現在將近4萬,存款已經130多萬。

她上個月餐飲買菜、水果、發紅包、買衣服、參加活動,再加上話費和交通費,其實也才花不到八千。

每花一筆錢她都記賬,覺得哪部分要超了,再節制點。

靠著每天走路一萬多步代替健身房,她省下了辦卡的錢。

手機、電腦這類比較愛惜,因為沒什麼損耗,也不用換太勤。

心裡有數,她更可以花錢買小說,放心找地方旅行,什麼也不耽誤。

內容未完結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