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有名的諺語:世界上80%的財富被掌握在20%的人手中。
這種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八法則,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在他看來,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大約占其中的20%,而其餘80%卻是次要的。
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是接受80%的平庸,還是爭取20%的成功,其實早就寫在了我們的行為方式裡。
有這樣一段對話:
3個石匠在雕塑石像,有個人問:「你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石匠回答:「我在鑿石頭,鑿完這塊我就可以回家了。」
第二個石匠回答:「我在做雕像,很辛苦,但要養家糊口。」
第三個石匠回答:「我在做一件藝術品。」
同樣的工作,不同的回答。
前兩個石匠把工作視為一種義務,要麼為了交差,要麼為了討生活,他們是在做事情。只有第三個石匠把工作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他以工作為榮。
事業和事情,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做事業書寫的是自己的人生;而做事情,歸根結底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哲人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那麼他就成功了一半。
可悲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把工作當成事情來做,被框在了「為別人而活,為別人做事」的籠子裡。
殊不知,工作不僅是我們的生活,更是我們的人生事業。
據研究,人類的大腦相當于1975618G的硬碟容量。雖然很大,但和記憶力卻不成正比。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示,當我們學習一個新知識暫時記住後,很快就開始遺忘,20分鐘後遺忘42%,1小時後遺忘56%,1天后遺忘66%,6天后遺忘75%。
知乎上有人說:
「大腦不是硬碟,而是人體的中央處理器,主要功能是運算和處理資料,並不是儲存資料。」
然而,我們很多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記憶力,天真地以為我們可以記住很多東西,卻忘了能記住的東西一定是不斷重復的。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只有記筆記才能不斷重復你記住的東西,你的大腦會遺忘,但你的筆記,只要你不刪除,它就永久存在。
真正的筆記,不只是為了記錄過去,更是為了創造未來。
萊辛曾說:「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目標,就像是夜行人前進路上的燈塔,是方向,更是希望。有目標的人,不管他怎麼走,都不會迷失自己。
沒有目標的人,就像無頭蒼蠅一樣,要麼東碰西撞,要麼原地打轉,喜歡胡思亂想,還經常被旁人左右,擔心自己會半途而廢,害怕自己會失敗,結果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了。
生命的意義,在于為了目標不斷努力。人生最大的悲劇,不是目標沒實現,而是沒有目標可實現。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目標,人生叫流浪;有目標,人生叫航行。
為什麼圓規能畫圓,是因為它的腳在走,心不變。為什麼我們很多人不能圓夢,是因為我們的心不定,腳亂走。
腳步亂了,人生也就亂了。
有這樣一個哲理小故事:
很久以前,人類還赤著雙腳走路。
有一次,一個國王到偏僻的鄉間旅行,遍地的碎石子硌得他雙腳直疼,氣急敗壞的他下了一道聖旨:「把全國的道路都給我用牛皮鋪起來。」
但問題是即使把全國的牛都殺掉,也不夠鋪路。
一位聰明的僕人大膽向國王進言,說:「國王啊,與其犧牲那麼多牛,您何不只用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雙腳呢?」
國王如夢初醒,立即收回成命,採取了這個建議。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與其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因為這個世界你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別人都是不可控的。
別試圖去改變別人,因為你永遠都改變不了,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變,那麼先學會改變你自己。
網上有人說: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的事提前做,後天的事準備做,未來的事計畫做。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要想成功,你不僅需要能力,還要有超前意識。
然而,我們很多人卻敗給了自己的惰性,常常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但就算明天做得再好,終究還是把事情耽誤了。
更可怕的是到了明天也不一定做,一拖再拖,最後,不僅拖垮了自己的時間,也拖垮了自己的人生。
正所謂,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我們不僅要今日事今日畢,同時也要明日事今日計。
別等到亡羊補牢時,才發現為時已晚。
別等到錯失機會時,才意識到自己的每一次偷懶,其實都是在給自己的未來挖坑。
牛頓曾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成功是沒有捷徑的,但是如果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鑒前人成功的經驗,你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按別人成功的經驗做事,不是照搬別人的經驗,而是結合自己的實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一個人能成功,靠的不僅是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更多是因為跟對了人,做對了事。
反之,如果一個人一意孤行,僅憑一己之力,是很難走向成功的。
無論一個人多有智慧,也都會有自己的極限,如果不願意去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基本上是人生也就禁錮住了。
所以,要想突破,你就要學會借力,如此,才能爬得更高,走得更遠。
《道德經》裡寫道:「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意思是說,天下的難事是由簡單的事情演變而成的,天下的大事是從細微的小事累積起來的。如果一個人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得從細微、簡單的事情做起,比如,堅持每天閱讀。
《哈佛家訓》裡有這樣一組資料:
如果每天花15分鐘看書,每分鐘能讀300字,15分鐘就能讀4500字,一個月是13.5萬字,一年的閱讀量可以達到162萬字。如果按每本書8萬字,一年就可以讀20本書。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個數字遠遠高于世界人均閱讀量,而我們國家,人均閱讀量才4.66本。
像每天閱讀如此簡單的事都很少有人能做到,更何況世間的大事?
《勸學》裡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想一步登天,那就無異于天方夜譚了。
有人說:
這個世界沒有給任何人保證公平的義務,有的只是在現實環境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否則,憤怒了一輩子,批判了一輩子,卻什麼事都沒幹成。
二八法則從某種意義上也叫不公平法則,很現實,也很殘酷。它的不公平,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唯一能決定的就是選擇成為「二」,還是成為「八」。
要想成功,那就要不斷地從80%進入20%,如此,才能攀向人生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