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一位女同事,在閑聊時說到自己的老公,除了吐槽就是吐槽。
她說,同樣是下班回家,他老公就是閑人一個,不是在臥室玩手機,就是躺沙發上看電視,洗衣做飯完全不管。
這也就算了,她忙前忙后,累到趴下,想讓老公教一下兒子作業。老公直接回一句,這事我干不來,沒那耐心。說完,他換個姿勢繼續刷手機。
左邊是學習啥也不會的兒子,右邊是家事啥也不管的老公。同事感覺,自己的耐心一天比一天差,脾氣一天比一天暴躁。
其實可以想象,家里的大小事都是她操心。而且,除了工作、家庭,還要面臨孩子的學業,就算是再溫柔的媽媽,也難免會被逼成「潑婦」。
有調查顯示,75%的媽媽,都認為自己不開心的主要原因,是來源于家人或配偶的做法。
大部分媽媽,在還是少女時,她也很可愛,很溫柔,很善解人意。但一步入婚姻,有了家庭孩子,她就逐漸被逼成了「母老虎」,常常不顧形象地「河東獅吼」。
通常這主要原因,是由于丈夫的不作為。
如果丈夫能多擔待一點,多支持妻子一點。妻子也不至于不斷積累壞情緒,常常因為一件小事而爆發,甚至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全帶給孩子。
就像一位心理學家說的,家庭的很多問題,源于夫妻關系。夫妻間關系不好,孩子就不好;夫妻相處和睦,孩子通常都身心健康。
而悠閑的爸爸,暴躁的媽媽,很容易養出問題的孩子。
在一個家庭中,排序第一位的關系,是夫妻關系。夫妻關系就像是一個家庭的「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這個家庭,才能穩固不動搖。
但如果,丈夫對妻子的態度,是冷漠、忽視,甚至把家庭中的很多責任都推給妻子。那這個身心疲憊、不斷從丈夫那接收負面情緒的妻子,又如何做到心情愉悅、情緒穩定呢?
尤其是面對孩子的調皮行為,以及他落后的學業時,妻子又怎麼能做到耐心、溫柔呢?
我們只看到那個暴跳如雷的媽媽,卻沒有看到,她暴躁的背后,自身承受了多少壓力和委屈。
我們去看那些幸福的家庭,那些時常笑容滿面的媽媽,她們的背后,無一不是有個全力支持、愛護她們的丈夫。
有一句話說:「最好的家庭關系,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孩子,孩子愛爸爸媽媽。」
當一個家庭中,有積極的力量和愛意在流動時,這個家,才會在循環中形成好的家庭關系。
我之前寫過關于父親重要的文章,沒想到,有網友評論說:「眾所周知,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才最大,父親只需要養好家就行。」
對于這個評論,我是真的不贊同。父親對孩子的影響,絕不僅僅只在物質這一方面。
我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可見,父親和母親,對于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
母親在養育孩子時,更注重生活和細節,保護孩子不受傷害。而父親養育孩子,則更能帶給孩子挑戰、勇敢和探索的精神。
比如同一件事情,在媽媽看來,這件事是危險的,或者孩子不可能辦到。那媽媽會出于保護心理,阻止孩子去做這件事。
但爸爸不一樣,可能由于自身有力量,也習慣在運動中遇到磕碰和小傷痛。爸爸會覺得,這只是件小事,從而鼓勵孩子去冒險,去嘗試。
爸爸這樣不畏懼的態度,能深深影響孩子的性格,讓他們在未來生活中,變得更勇敢自信,也敢于面對挫折和挑戰困難。
所以說,育兒,真的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若爸爸能參與到家庭中來,參與到育兒中來,他就能給孩子提供不一樣的思路,樹立不一樣的榜樣。孩子便會從不同的養育方式中,多角度看待問題,多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
很多爸爸說,我也想參與到家庭和育兒中來,但不知道怎麼做啊。
其實,也很簡單,做好以下幾點就行了。
①和妻子一起分擔家務
如果爸爸回家后,能和媽媽一起分擔家務,那媽媽的心情,會好大半。
如今時代不一樣,不再是單純的「男主外、女主內」。家務活,不應該再只是女性一個人的事。
而且,家庭是大家的,不是媽媽一個人的。所以,家務活,應該一起承擔。爸爸還可以叫上孩子一起,全家齊心協力解決事務,家庭氛圍都會特別好。
有這樣的氛圍,媽媽心情愉悅,孩子也會更幸福。
②多陪孩子
除了分擔家務,爸爸還要多陪陪孩子。
這里的「陪」,不是讓孩子在一旁看電視,而自己則刷手機。這樣沒有交流和互動的陪伴,是無效的。ADVERTISEMENT
爸爸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聊聊他的興趣愛好,了解孩子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
只有多交流、多了解、多觀察孩子,爸爸在養育孩子時,才知道哪些是重點。處理孩子的事情,也才會更得心應手。
③多帶孩子去戶外
帶孩子去戶外,爸爸能把自己的身體優勢發揮到最大。
帶孩子出去跑、跳、攀爬等,這些戶外活動,既能增進親子關系,又能培養孩子的體能,增加自信。
并且,爸爸的榜樣力量,更能激發孩子內心的勇氣和堅持的精神。
爸爸越多地參與家庭和育兒,媽媽焦躁的情緒,就能越少。這樣一個能量流動的家庭,孩子的問題就越少。
而若爸爸一直缺位,在家只是很悠閑,對于家庭和育兒問題視而不見。那媽媽就容易發泄自己的壞情緒,且將負能量傳遞給孩子,讓孩子處于不安、焦慮的狀態中。那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行為方面出現問題。
母親的愛是溫柔的,父親的愛是堅韌的。只有父親和母親都充滿愛意,孩子的人生,才不會焦躁和崎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