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到公司后發現整個公司人心惶惶,打聽原因后才明白,公司領導在對公司員工進行整頓,剛剛已經有三四個職員被吃了離職飯。
聽說,不僅僅整個部門,而是全公司。
果不其然,還沒來得及焦慮,眼見又一批同事請進了領導辦公室,出來后,我拉住其中一個關系比較好的員工。
還沒開始問,她便打開了話匣子「什麼領導說她好吃懶做,好逸惡勞,不思進取,明顯拖了公司進度」
「可我明明完成領導交代的工作了呀」同事最后發出疑慮。
我努力回想被辭的員工,驀然驚醒,對比留下的人,顯然離開的人存在著各種問題:
磨洋工:一小時的工作要通過三小時來完成; 得過且過:對于工作沒有具體目標,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缺乏思考:領導交代下來的任務,低效,蠻做,不講方法
顯然,他們將工作當作一個「養老平台」,拿著一份高薪工作瞎混日子。
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領導今天的大批量解聘潮,顯然不是一時的想法,因為他深知職場「溫水煮過的青蛙」很難跳出舒適區的真理。
青蛙效應(frog effect)是指把一只青蛙扔進開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會用力一蹬,躍出水面,從而獲得生存的機會。當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溫水里并逐漸加熱時,由于青蛙已慢慢適應了那愜意的水溫,所以當溫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青蛙便再也沒有力量躍出水面了。
于是,青蛙便在舒適之中被燙死了。對于安于舒適,得過且過的「職場青蛙」,如果公司不解聘,任其在企業中發展,才是真正的害人害己。
一:誰都不想放棄舒適區,讓自己活得痛苦
青蛙法則告訴我們,放在沸水中的青蛙因受到熱刺激,它會瞬間跳出去;而放在溫水區的青蛙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喪失了跳出去的能力。
特別是在職場這種漸熱式的環境中,就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
初入公司是刺激最強的時候,因為工作的難掌控,強迫自己的努力學習,適應新的職場環境:
幾個月后,掌握了整體的工作方式與工作法則,學習的步調逐漸緩了下來;
一年后,晉升為職場老人,工作熟練度也上升起來,心理暗想:工作也不過如此嘛。
從此,正式進入職場舒適區。
約翰多伊爾曾提到:艱難時期,企業要想獲得生存下去的機會,唯一的辦法就是保持一種始終面向外界的姿態,若想長期生存,僅有的途徑就是要使人人竭盡全力全力,千方百計讓下一代產品進入用戶家中。
這就間接告訴我們,企業往往想要與公司發展保持步調一致的員工。
然而舒適區易進,走出卻難。
這就比如,你進入公司時,公司處于走的初創期,你的工作經驗恰巧與公司保持一致,當公司快速進入發展期后,跑起來的公司哪又是處于走的階段的你能追趕得上的。
一旦你的舒適區追不上公司的步調,離開就將是最后的歸宿。
二:一旦喪失工作中的警覺,就等于喪失了工作中的主動權
熱水中的青蛙能逃生是因為它感知到了外部(熱水)的刺激,所以靠著本能跳出;
而溫水中的青蛙,因為池子里的水是慢慢升溫的,所以很難感知到刺激的存在,一旦刺激驟升卻因本能的喪失,失去了逃生的機會。
職場是同樣的道理。
假設職場環境是實驗者,公司是實驗的池子,職場環境是池中的水,員工是職場中的青蛙。
當員工安于公司的池子,卻忘了職場環境這個極具變化的水時,一旦水全部涌入,就很難全身而退,逐漸被職場這個環境所掩蓋,喪失升職的機會。
一:延長自我滿足感,保持學習姿態
《跳出思維的系統》提出有為青年的三大必殺技:過于關心你的父母,永不犯錯的任務,養老般的工作。
職場員工之所以面臨「溫水煮青蛙」的困境,根本原因也有三大必殺技:錢夠花,工作穩定,高幸福指數。
個人的自我滿足感,是職場青蛙實驗能順利進行的原因,如果想要擺脫,你就需要時刻保持機警,高清醒認知。
(一)清醒認知,為自己設置一個高警戒線
職場同化是職場中最要不得的一個表現。
具體表現為,我的工作能力與其他員工處于同一水平線。ADVERTISEMENT
公司同工種的工作也就那麼幾個人,當你察覺你的能力足以跟公司頂層同事相媲美的時候,就很容易產生懈怠心理,生成「我的能力已經處于公司上層」的聯想。
這就是典型的溫水青蛙現象。
應該識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行為思考,時刻反思自己,跟同行業的人相比,我的能力處于怎樣的位置,如果公司新來一個同事,是否我的能力能趕超他,如果公司處于裁員狀態,我是否會成為其中一員。
時刻為自己強加刺激,讓自己保持警醒,主動拆掉安全感的那面墻,發起攻擊,才能讓自己時刻處于「安全」領域。
(二)設立目標,延遲自我滿足感
人之所自我滿足,從內在來說,設置的目標太容易達成。
工作想取得什麼樣的成就?薪資目標是哪些?我要在公司處于什麼樣的位置?
以上等等都是在初入職場時給自己規劃,然而一旦全部實現,很容易喪失工作中的動力,陷入碌碌無為的狀態。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里,你不努力,就意味著被淘汰。
不妨為自己設置一個小目標,讓自己的滿足感無限延遲。
二:投資自己,保持可持續學習的強刺激ADVERTISEMENT
青蛙原理可實施的最大條件在于外界的強刺激。
如溫水中的青蛙擁有了「跳躍」的能力,即使在溫水中,也能在強刺激來臨的一剎那躍出水面。
放在職場中,跳躍的能力就是可持續性的學習。
如果你月收入一萬元,你是存起來,還是投資自己?
最聰明的做法顯然不言而喻。
假設報一個UI設計需花費2萬,耗時2個月,當你學成之后,找一份工作,至少起步1萬五,不到兩個月就可以收回成本。
這僅是職場薪資的提升,而學習中人脈的獲取更是無形之中的資產。
一個企業的競爭力是看一個企業的員工是增值的資產還是負債。
學習過程中既得的知識技能的提升與職場人脈的獲取,就是你的可持續增值。
當你的職場一直處于增值狀態,你就有了更多的可跳躍空間。
工作中你是否有時會處于自滿狀態?
是否覺得自己的能力已達到瓶頸?
是否一遇到困難工作就束手無措?
當你擁有以上任意選項時,試著想象一下,你被溫水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