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效應也稱為責任分散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因為前者獨立承擔責任,後者期望別人多承擔點兒責任。「責任分散」的實質就是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
社會抑制作用(社會比較理論)
社會上每一個人對所發生的事情都有著一定的看法並採取相應的行動。
社會影響結果(從眾心理)
在一定的社會情境下,每個人都有一種模仿他人行為而行事的傾向,這種傾向在緊急情況下更加突出。
多數人忽略
他人的在場和出現影響了個體對整體情境的認知、判斷和解釋,尤其是在緊急情況下對自己陌生情況進行判斷。
責任擴散
在緊急情況下,當有他人在場時,個體不去救助受難者的(社會)代價會減少。
責任分散效應啟示我們,「人多力量大」是需要建立在大家都願意站出來,貢獻自己一份力的基礎上。
當發生問題時,如果人們作為群體中的一員,沒有責任意識,不能主動站出來,而是寄希望于「他人」或「集體」,那麼,即使人再多也不會有力量。這樣的群體終將成為社會學家勒龐筆下的「烏合之眾」。
一個辦公室裡原本有三個人,每次辦公室的衛生都由小張負責。
後來,辦公室又新來了一位同事,小張就和那位新同事商定輪流打掃衛生。
兩個人也配合得相當好,辦公室還是被打掃得乾乾淨淨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