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嫁南方的小妹,又一次邀請爸爸媽媽過去住一段時間。因為這次他們買的房子依山傍水,在城郊,整個環境都和老家差不多。
但毫不例外,爸爸媽媽又一次拒絕了,理由是他們沒時間,也打心底裡不想去住。
換作兩年前,我還會和爸爸媽媽杠上兩句,指責他們不領情,白費了兒女的一片孝心。
但這一次,我也很同意爸媽的看法:哪也別去了,待在老家最省心。
原來,當父母對子女越來越涼薄,不是他們對子女的愛減少了,而是他們真的老了。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爸爸媽媽的世界裡,只剩下老伴。
早些年,他們還在操心幫我們帶小孩,每天的主題就是做孩子們愛吃的飯菜,但隨著孫輩們開始上學,每天的生活都有固定的內容,他們也少了很多與孩子互動的機會。
就連雙休日,孩子頂多也就回到他們身邊,吃一餐飯,那種含飴弄孫的幸福,已經悄悄地遠離了他們。
身為兒女的我們,各有各的忙碌,甚至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父母,也總是匆匆掛斷。
于是,他們的世界,只剩下老伴。一起出門,一起下地幹活,一起走親戚,一起圍著灶臺,做兩個人的飯菜......多年的默契,讓他們已經不需要過多的言語交流,只需要一個眼神,或者一個小動作,就能「秒懂」 對方的心思。
有時候,我會忍不住[偷.拍]爸爸媽媽:媽媽總是習慣性地當「指揮」,爸爸總是指哪打哪。只是,鏡頭中的他們,又老又瘦,都有點駝背了,走起路來,也比以前慢了許多。
我一直不敢相信,爸爸媽媽變老的速度卻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
那天,媽媽因為在菜地摔了一跤,不得不住院治療,但爸爸因為重感冒,不能陪她去,就一再地叮囑我:「可千萬別再責怪你媽媽,別對她甩臉色,要是你對她出言不遜,下次你也就不要回這個家了。」
說完這些,爸爸竟然掩面哭泣,那副心疼和不舍的樣子,猶如一把利刃,生生地刺痛了我。
老伴老伴,一生的陪伴,大概,只有當生命逐漸走向盡頭,才有最深切的體會,只要還能和最愛的人攜手並肩前行,就無懼無畏了。
從前,每到逢年過節,爸爸媽媽就要準備大包小包的「土貨」,郵寄給小妹,好讓她嘗到家鄉的味道。
可這兩年,父母卻很少再寄送了,自己種的蔬菜瓜果吃不完,就拿去市場上賣,雖然賣不了幾個錢,他們卻樂此不疲。有一次,下著小雨,兩人的衣服都被淋濕了,還捨不得回家。
那一次,我將爸爸媽媽狠狠地批評了一次。
最後媽媽只幽幽地說了一句話:「我自己種的,你們又不要,憑什麼不讓賣?」那一刻,我無言以對。
哪個父母不渴盼兒媳繞孫、承歡膝下,哪個父母不渴望兒女能常回家看看?當現實無法達成這個最樸素的願望時,爸爸媽媽也只能試著改變自己。
各自安好,互不打擾。當父母明白了這個殘酷的真相時,他們也就開始努力適應這樣的生活。
沒有什麼事,也不再巴望著兒女能回家或者打電話,當然,也很少主動打電話給兒女;逢年過節的時候能聚則聚,不能聚的話,就各自做一桌豐盛的菜肴。只要兒女們稍微表現出想念家鄉的味道了,就又開開心心地去準備了,似乎得到了兒女們的首肯,寄送的土特產才更香。
他們不再念叨,不再嘮叨,他們活得越來越自我,以至于不到萬不得已,都不需要兒女介入他們的生活,用這種「不打擾」的方式,給予兒女們更深切的關愛。
你有多久,沒有和爸爸媽媽好好聊過天了?是不是他們都已經習慣了看你的臉色過日子,一旦發覺你心情不好,沖到嘴邊的話,也會生生咽回去。
你有多久,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過飯了?每次飯桌上總有你愛吃的菜,你是不是也願意花一整天的時間,做一段適合他們口味的飯菜?
你有多久,沒有陪爸爸媽媽散步了?和他們一起散步的老人,偶爾也會有兒女的陪伴,讓他們羨慕不已,這次,就讓爸爸媽媽也被別人羨慕一次吧。
爸爸媽媽的種種涼薄,很多是假像。
他們早已經習慣了在兒女面前報喜不報憂,一如當初剛剛離開家去社會上闖蕩的我們。
他們早已經習慣了哪也不去,不僅為了省錢,更是為了兒女隨時回到家,都有熱氣騰騰的飯菜。
他們早已經習慣只要兒女們過得好,就比什麼都好,生怕自己再給孩子們添麻煩。
所以,他們固執地要堅守老家,固執地要下地勞動,固執地要去賺那些誰都看不上的小錢。
因為,只有那樣,他們才不會陷入深深的孤獨裡,才不會被思念和渴盼團圓擾亂了心緒。他們要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好好生活。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對你態度冷淡,越來越涼薄,千萬不要責怪他們,因為,他們發出了太多的愛的「訊號」,都被你「遮罩」了。
而今,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少讓你為他們操心。其實,他們真的老了,真的需要兒女的溫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