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養女能防老。其實,兒女長大後,能不能孝順父母,是有附加條件的。關鍵因素就是,兒女的小家庭,是否富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憑著本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天地,但是社會太複雜,總會遇到大風大浪。
人老了,兒女沒有能力養你,自己也沒有錢,如何度過餘生?建議你做好以下三件事。五十多歲的時候,改變自己的人生,雖然晚了一點,但是還來得及。
有讀者曾經問我:「如果遇到蠻不講理的老人,自己每個月能賺幾千塊錢,還逼著兒女給贍養費,應該怎麼辦?」
這樣的問題,真的令人心酸,但不得不接受事實。父母賺錢是一回事,兒女給錢是另一回事。不論父母身上有沒有錢,都應該孝順父母,哪能發牢騷呢?
可是,兒女拿錢給父母,要看媳婦和女婿的臉色。有的兒女,雖然自己家很富有,但是每個月給父母一兩百塊錢,都覺得太多了,認為父母大手大腳花錢。
常言道:「人這一生,皆在自渡。」
人老了,還得靠自己。
只要能夠走動,手腳還能用起來,就不要去打擾兒女。當你從內心深處,不去依靠兒女的時候,就真的不在乎他們的小家庭,到底能不能容納你了。斷了兒女常在身邊端茶送水的念想,你對未來的生活,會更有信心。
不同的時代,造就了不同的機遇,也造成了不同的命運。一個人順著時代去推動自己,不一定發大財,但是一定能夠有起色。
曹操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並不是人的年紀大了,就一無是處。其實,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社會閱歷很豐富,把這些轉變成賺錢的「資本」,多半是行得通的。
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人,一輩子都在種地,沒有外出打工。當自己五十歲的時候,把種地的經驗總結一下,把家裡的幾畝地改一改,種上生薑、芝麻等。不同的農作物,帶來的收入就不一樣了。
再則,看看本鄉的種植大戶,他們在幹嘛。凡是他們能夠做到的,你同樣可以做到。如果村裡有做小本經營的人,你也可以去模仿。只要方向對了,總是會有收穫的。
不管農村,還是城裡,都不能用「老眼光」去看世界,要推陳出新。五十歲的時候,折騰幾次,賺二三十萬,以後養老的問題,就不發愁了。
只有那些天天在家裡叫苦連天的人,才真正沒有未來。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兒女沒有出息,是暫時的。你不能埋怨他們。很多父母,看到兒女的小家庭很窮,就毫不猶豫把家底掏空,都給他們。反而滋長了兒女「好吃懶做」的習慣。
正確的做法是,一家人共謀家事,找准發家致富的路,堅強地走下去。很多家庭作坊,就是全家人一起努力經營起來的。雖然作坊不大,但是一年賺幾萬塊錢,不成問題。
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致富,是一個積沙成塔的過程。只要父母幫兒女一把,兒女的事業走上了正軌,父母的後半生,就好過多了。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哪怕家裡很窮,也會把最好吃的留給兒女。
父母老了,兒女應該學會反哺。不管自己的小家庭多窮,也不能成為不管父母的理由。房子很小,擠一擠,能多放一個床位,飯菜再粗陋,也要多加兩雙筷子。
其實今日熬過的苦,他日一定會變成甘甜的果實,希望每個人都能努力奮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