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每天兢兢業業完成工作,不懂「青蛙效應」,第一個被開除
2023/01/25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句話流傳至今的話,現在聽來依舊很有道理,對于每個職場人來說,依舊適用。

珍珍剛進公司的時候,干勁十足,工作積極主動,還時常幫助身邊的同事,成長的很快。可是,工作不到半年的時候,整個人就大變樣。

不僅工作拖拖拉拉,還總是敷衍了事,甚至還會推脫工作,每天重復做著同樣的工作,雖然輕松安逸,但是成長的卻很慢。

後來,公司遇到危機,需要裁員節省成本,珍珍就直接被公司開除了。

在職場中,如果不思進取,沒有一點危機意識,每天工作得過且過,最后遲早都會和珍珍一樣,面臨失去工作的危機。

其實,這種情況,就是青蛙效應。每天朝九晚五地混日子,他們就像是被溫水煮的青蛙一樣,沒有一點危機意識,逐漸失去了斗志,最后只能被淘汰。

一、造成「青蛙效應」的3種原因

青蛙效應在職場中是很普遍的一種情況,很多人工作一段時間,就會失去原本工作熱情和斗志,變得越來越安逸,用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每天機械地工作。導致一個人工作狀態改變的原因有3點。

1、生活被工作占滿

沒有足夠的休息和娛樂時間,所有的時間都被工作占滿,這是導致工作陷入「青蛙效應」的第一個原因。

工作雖然很重要,但是也要適當地休息,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只有當妳休息好,才能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如果妳長時間工作和加班,不給自己安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工作狀態就會直線下滑,身心疲憊,對待工作就會變得很敷衍。

2、工作目標難達成

職場中,每個公司都有KPI,也就是業績指標,這是公司給員工制定的工作方向和目標。

如果,在工作中,妳常常達不到目標,就會產生挫敗感,慢慢對自己失去信心,就會有一種「努力也完不成,不如算了」的心態。

這種心態,就直接導致妳的工作表現不積極,開始混日子,每天得過且過。

3、每天重復性工作

每天重復做同樣的事情,會使人有安全感,但同時,因為重復的次數太多,過于熟悉,就會感覺到枯燥無聊,慢慢消耗了所有的工作熱情,而且丟失了學習能力。

因此,這種重復性、沒有挑戰和新鮮感的工作,是很容易讓一個人變得越來越安逸。

職場中,這三種原因都會慢慢消耗一個人的意志力,消磨掉一個人的工作熱情,最后變得越來越安逸,不再學會主動思考和學習。

二、「青蛙效應」帶來的職場危機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于這種踏實、安逸的工作狀態中,在「青蛙效應」的影響下,勢必會給自己帶來職場危機,主要有2點。

1、職業發展受到限制

一個人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工作狀態差,也會慢慢失去學習能力,因此,職業發展一定會受到影響。

ADVERTISEMENT

朋友張強在一家國企工作,每天都做著相同的事情,過著朝九晚五的安逸生活。雖然看著很好,但是慢慢地失去了職場競爭力,身邊的人升職的升職,加薪的加薪,只有他始終在原地踏步。

因為工作能力不足,工作中沒有什麼突出表現,只能眼睜睜看著機會一次次地溜走,自己卻無能為力。

因此,在職場中,一定時刻有危機意識,保持自己的工作激情,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職業發展受到限制。

2、隨時被淘汰的風險

職場如戰場,也是優勝劣汰的,因此,沒有人可以一直混日子的。

如果妳的工作能力平平,始終在原地踏步,沒有成長和進步,就會被人不斷的超越,最后被淘汰出局。

小希是一個追求安穩的人,工作中經常偷奸耍滑,不思進取,剛剛工作的時候,總結了一些經驗和技巧,後來反復應用在工作中。

工作2年,始終沒有什麼進步,也沒有為公司產生更多的價值,優勝劣汰,最后直接被公司開除了。

從公司角度來看,公司付給妳工資就是要讓妳產生更大的價值,為公司做出更多的貢獻,如果妳沒成長,也不能為公司產生價值,就只會被公司淘汰,畢竟公司不養閑人。

因此,千萬不要心存僥幸,認為自己可以在公司混日子,如果妳不成長,就只能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三、做好這2點,遠離「青蛙效應」

ADVERTISEMENT

魯迅先生曾說:「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職場中,很多人都處于安逸的狀態,每天朝九晚五。

這種情況就像是在溫水里暢游的青蛙,如果不奮力跳出,改變現狀,只會變得越來越頹廢,直至被淘汰。

那要怎麼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只需做好這2點,相信妳會有很大的改變,職場發展也會快人一步。

1、激發動力,保持工作熱情

工作的狀態很重要,只有保持積極的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做好成績。如何才能激發工作動力,保持對工作的熱情呢?

(1)明確妳與工作的關系

首先,要明確妳與工作之間的關系:是妳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妳。

如果妳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很可能會淪為工作的奴隸,生活就會被工作所左右,最后失去工作的熱情。

相反,如果妳為了工作而生活,就會發現工作中的樂趣,喜歡上工作,對工作充滿熱情。

(2)合理設定工作的目標

其次,就是要設定合理的工作目標,目標明確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如果妳沒有一個明確的工作目標,在職場中,每天得過且過混日子,是很難進步和成長的。

因此,在工作中,每隔一段時間,給自己設置一個目標,朝著目標努力,這樣工作才會有動力。

(3)做一些有挑戰的工作

接著,就是多做一些有挑戰的工作,如果妳經常重復相同的工作,沒有任何難度,時間久了,就會失去學習的能力和工作動力。

如果經常做一些有難度的工作,需要妳花費一些心思才能完成,這樣有挑戰的工作,不僅會讓妳成長很快,每次完成后,還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當妳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每完成一個工作會感到開心和自豪,就會愛上工作,工作就會更加積極有動力。

ADVERTISEMENT

在工作中,不僅要懂得如何保持自己的工作熱情,讓自己有源源不斷的動力,還要保持危機意識,走出職場舒適區。

2、走出舒適區,實現自我成長

舒適區(Comfort zone)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待在自己的舒適區,沒有一點危機意識,不思進取,其實就是青蛙效應。

那麼,要想擺脫這種情況,只需簡單2個步驟,就能走出舒適區。

第一步,在舒適區邊緣成長

在心理學中,將人對外界的認知分成了3個部分,分別是: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

舒適區很好理解,就是處于熟悉的環境中,做熟悉的工作,在舒適區內的人成長緩慢,能夠學習到的東西很少。

學習區是我們很少接觸的或者是從未涉及到的工作,對這些工作會感到好奇,在學習區,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成長。

恐慌區是會讓人感覺到焦慮和恐慌,有很大的壓力,甚至會不堪重負。

因此,學習區是最好的,但是盲目地跳出舒適區,也會帶來不適應、焦慮和壓力,并不有利于成長。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在舒適區邊緣成長。從一些簡單的事情開始,比如從不運動、不看書,到每天健身、讀書、學習,慢慢擴大自己的舒適區,逐步成長。

第二步,不斷擴大能力范圍

職場中,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股神巴菲特曾說過,能力圈范圍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妳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范圍。

ADVERTISEMENT

在工作中,不要對自己盲目地自信,要清楚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能力圈范圍。

只有當妳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技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范圍,然后嘗試著走出舒適區,這樣會更加穩妥,否則,最后不僅什麼工作都做不好,甚至還會影響妳未來的發展。

因此,不斷的擴大自己的能力范圍,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強,才能快速成長。

走出舒適區,才能夠逐步成長,工作態度的改變和能力的提升,會讓妳變得越來越強,在面臨職場危機的時候,才不會被淘汰。

追求安穩的生活并沒有錯,但是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沒有成長意識,就會面臨各種風險,甚至被淘汰。

因此,在工作中,千萬不要貪圖安逸,要具有危機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

職場中,妳是追求安逸還是喜歡折騰?歡迎留言交流~~

ADVERTISEMENT


陷入管理誤區,將會導致「管理一嚴,員工就走人」,幾點值得思考
2023/05/10
跟領導關系再好,也別越界替他做這幾件事,沒好果子吃
2023/05/09

ADVERTISEMENT

富人定律:越會掙錢的人,越喜歡把時間花在3件事上,懂得變通是上策
2023/05/09
中年女人退休后,建議考慮4種工作,時間不僅空閑,收入還很高
2023/05/09
為什麼優秀員工往往最先離去?公司若出現「4種狀況」,別懷疑你該離開了,希望你1個也沒遇到
2023/05/09
人在職場,要學會「吵架」,不比誰嗓門大,不動聲色才是贏家
2023/05/09

ADVERTISEMENT

「要想賺錢,先學做人」:中年人最好的底牌,不是金錢,而是以下幾件事
2023/05/09
上司喜歡重用的「心腹」往往具備4大特徵,希望你也有
2023/05/09
職場上,這幾件事千萬別做,不僅顯得幼稚,還是十分可笑
2023/05/09
行走職場,要清楚成年人的社交法則,職場老鳥淺談幾點經驗
2023/05/08
廢掉一個人的,不是穩定的工作,是以下3個行為
2023/05/06
當上司不重視你的時候,記住以下3點,不用多付出,上司照樣重用你
2023/05/06
格局小的上司,身上會有這8大特徵,難怪員工表面服從,內心鄙夷
2023/05/06
職場小人太多,防止被人套話丟工作,只需記住3點!
2023/05/06
職場中勾心鬥角的人太多,不會鬥的人都用五種方式自保,既簡單又給力
2023/05/06
你真的不能再窮下去了:3個下班後賺錢的好方法,在家就能做副業
2023/05/06
巴菲特的忠告:一個人變富前,往往會對三類事「無情」
2023/05/06
領導最喜歡的員工:不是能力強的,而是有「1個特質」的!
2023/05/06
鯊魚法則揭露的真相:優秀員工被逼走,公司越管越亂 ,只剩下一群庸才
2023/05/06
行走職場,不能碰觸的幾條「紅線」,否則只能自食惡果
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