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學做事,嘴巴學做人。
一次演講中,有人問俞敏洪,初入職場,最應該注意什麼?
他斬釘截鐵地說:永遠不要去評價你的同事。
你對同事的議論,90%會通過各種途徑傳到當事人耳朵裡。
哪怕你說的沒錯,也會捲入烏煙瘴氣的辦公室鬥爭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口中栽刺的話語,是中傷別人、反噬自己的利劍。
這世上根本沒有秘密,管住嘴巴,才是王道。
01
企業家李開復在微軟中國做總裁時,面試過一個年輕人。
這人名校畢業,十分出眾,可最後,卻被李開復第一個淘汰掉。
因為面試中,李開復問了他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導師斃掉了你的論文,你會怎麼處理?
沒想到年輕人馬上開始聲討自己的導師,如何公報私仇,壓榨學生,浪費教學資源…
李開復又問:你真得了解你的導師嗎?
這次年輕人嘀咕了兩聲,不再說話。
李開復很失望,待年輕人走後,他對HR說:
「他第一時間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評價自己的老師,將來工作後,一旦和同事產生摩擦,也會如此。」
生活中,我們時常也像這位畢業生一樣,急于為自己爭取,有意迴避事情真相。
結果往往是,開弓沒有回頭箭,話一出口便再無迴旋餘地。
尤其是在工作中妄加評論,只會令人覺得你幼稚、不可靠。
作家劉墉講過一個「賣瓜瓜不甜」的故事。
有家英文培訓機構,聘用了一個小姑娘,用來招生。
小姑娘很賣力,為公司招來不少學生,備受領導器重。
但為了更上一層樓,她竟在不少老師上完課後,當眾點評起人家的教學水平。
「這個老師不錯,就是太死板了;那個老師不行,語法都弄錯了。
」貶低別人的同時,還不忘抬高自己:「我四年沒摸過高中課本的人,也比他講得好!」
可事實是,她並非師范專業出身,對眼下的教育政策和應試技巧也全然不知。
結果工作只一個月,她就被同事們集體冷落,辭職走人了。
工作時,我們時常遇到習慣妄加評論的人。
他們以偏概全,眼睛只盯著他人的短處,沒有耐心深入了解,只為了抓住時機彰顯自己。
這樣一來,不僅容易得罪人,還暴露了自己的短見與狹隘。
在社會上經歷得越多,越明白世界的復雜。
別急著表達見地,你的判斷未必準確,也不要隨便評價別人,你的結論很可能有失偏頗。
成大事者,善于冷靜的觀察;穩不住心性的人,才急于指手畫腳。
02
查理·芒格曾說:如果和一頭豬掉入泥潭,你能做的就是趕緊上岸,而不是在泥潭里跟豬打架。
工作中,誰都會遇見不可理喻的人、義憤填膺的事,若一味對爛人品頭論足,最後狼狽的,是我們自己。
超話#如何評價同事#中,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遭遇。
初入職場時,他出于好意指出了同事工作中的差錯,沒想到這位同事非但不領情,還跑到領導跟前,誣陷他搞不正當競爭。結果,自己和同事一起受了處分。
留言區有人問他:工作中碰見爛人,要怎麼評價?
他說:「很簡單,對于垃圾同事,打死也不評價。」
與狗搶路,跑贏了也滿身灰塵;同爛人講理,說對了也佔不到便宜。
曹德旺剛辦玻璃廠時,從上海請來了兩位專家——小林和老吳。
起初,三人合作愉快。可干著乾著,兩位專家就開始磨洋工。
曹德旺看不慣,向控股方嘀咕了幾句,沒想到小林和老吳很快找上門來,說他不該背後打小報告。
曹德旺認定身正不怕影子斜,可不久後,董事會卻將他踢出了權力中心。原來,小林和老吳早就上下打點好了。
經過這件事,曹德旺明白了一個道理:道不同不相為謀,卻大可不必多說什麼。
之後,降職為銷售員的他,一心跑客戶,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關係網,為日後創業埋下了彩蛋。
工作中,越是心胸狹隘的人,越在意外界的評價。哪怕你出于好意,你的忠言也不受歡迎。
你說得越多,對方越忌諱;你說的越對,別人越反感。
最終,明明錯不在你,卻讓自己成了他人的眼中釘。
冰心《繁星》中,有這麼一句詩:高飛的鳥兒,何必與籠中的同類爭噪,你自有自己的天空。
與小人論長短,論到最後,只會把自己拖入泥潭,狼狽不堪。
克制說話欲,是難得的自律,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03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裡寫道:
「蘇格拉底說他自己一無所知,我的智慧遠不及蘇格拉底,所以我絕不評價任何人,只專注做好自己的事。事實證明,此舉行之有效。」
工作中,也似卡耐基所言:少說話,多幹事。
豆瓣網友@牛飛,說起過他的職場經歷。
當年剛入行,分到秘書團隊實習,跟領導接觸多,與各部門也多有交集。
因此,他能第一時間獲知不少內幕消息和同事們的工作動態。
不少狡猾的老同事瞅準了他社會經驗不足,時常湊過去套他的話。
不是打聽誰和領導走得近,就是引導牛飛對競爭對手進行負面評價。
一番打探下來,老狐貍們假惺惺地誇讚牛飛幾句,卻在不久後,給牛飛帶來不少麻煩。
有人向領導投訴牛飛,說他洩露商業機密,打亂了工作安排;
有人當面和他起衝突,說他根本沒資格站在這裡說話。
實習期過完,他工作亮點一個沒有,卻惹了一身麻煩。
領導見他是名校高材生,破例留下了他,但也嚴肅地警告說:「幹工作,把嘴巴閉上!」
從那以後,牛飛痛定思痛,全身心投入工作,再也不評價任何人,慢慢做到了公司中層。
如果有新人向他請教職場經驗,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能不說的話盡量不說,能多做的事盡量多做。
把說話的功夫用在行動上,我們能屏蔽干擾,沉下心來做好手頭的事。
稻盛和夫很佩服一個只有國中學歷的煤爐工。
這個工人笨嘴拙舌,從不參與同事間的任何聊天,整天像個啞巴一樣燒煤爐。
但十幾年後,他卻憑藉這份踏實,當上了事業部長,還深受員工敬愛。
稻盛和夫感慨:「原來踏踏實實幹活,也能成就一個人。」
庸者喧囂,智者寡言。
工作中,想要有所作為,就要及時從紛爭中抽身,讓自己在事上練。
不必為不值得的人浪費時間,更不必為沒意義的事爭論不休。
與喧囂保持距離,更不要成為圈子裡製造話題的人。
▽
王小波說:「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人生本就是一場無聲的修行,眼睛學做事,嘴巴學做人。
能走遠路的,永遠是那些安靜沉穩的人。
點個贊吧 ,從今天起,守心克己,謹言慎行,寧可無言,也別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