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一個群體我們不可避免——同事。
如果說學生也是一種職業,那我們畢業之前遇到的朋友,既是同學,也是同事。畢業后,我們去到職場打拼,所遇到的,也是同事。
「同事」這一個詞,貫穿了我們的一生。
無論你是大老板,還是小員工,反正身邊總有一些跟自己一同工作的工友同事,這是誰都無法擺脫的存在。
對于「同事」這個群體,有人這麼概括:「這是一群因為特定環境和利益而被迫處在一起的陌生人。」
沒有職場,那同事這個群體就不會存在。正是因為社會需要勞動力,勞動力集中的地方存在群體,所以這些「陌生人」就來到每個人的身邊。
在你看來,同事到底都是些什麼人呢?
可以說,能夠在100個同事當中找到一個好朋友,就已經是天大的福氣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一離開單位,就立馬跟同事斷絕往來。這,其實就能說明「同事」這個群體給人的印象了。
一個人,如果退休后不愿意跟「同事工友」往來,相信他是這幾類人。
第一類人:跟同事關系不好的人。
人老了,也都退休了,人與人之間沒有太多的利益關聯了。這個時候,我們跟工友經常來往,一同去下棋游玩,也是很愜意的事兒。
而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都選擇不跟同事工友往來,甚至直接設置了「關系障礙」呢?
有句話說得很好,所有的不幸,都跟互相傷害有關。
朋友的伯父老陳,一退休就跟所有的工友斷絕聯系。他的老伴問他,多跟工友們往來不好嗎?為什麼要做得那麼絕呢?
老陳只說了一句話:「沒有刻骨銘心的傷害,就不會有如今狠心果決的斷聯。」
其實,在我們工作這段時間,我們絕對會被同事傷害,甚至成為了別人上位的墊腳石。對此,又有多少人能夠釋懷呢?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