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有這麼一句話:「會幹的不如會送的,會送的不如會說的。」足以說明說話技巧,表達能力在職場中的重要性。
在職場中會說話的人,總是能把跟同事、領導、客戶的關係處理的非常好,總能左右逢源,人緣很好。
而不會說話的人,即使你能力超群,也很難得到上司的認可,和同事們的接納,長期以往你的職場人際關係會一塌糊塗。
本·強生曾說:「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就能了解你。」所以,說話技巧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牌面,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了他人對你的印象好壞。
說話技巧在精不在多,所以你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我們就能夠成為一個「會說話」的職場人,在職場中左右逢源,下面給大家分享5個最實用的說話技巧,適用于每一個人。
其實人性的自私不光是在利益上,在聊天中也能體現出來。
很多人在聊天的時候,都是想自己多說,讓別人聽自己說。
而一旦遇到別人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打斷自己,嘴上或許不說,但是內心估計已經開罵了。
其實在與別人聊天的時候,未必要多說才能拉近關係,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
想當一個傾聽者的角色,多聽別人說,不要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們聽的越充分,了解的資訊就越多, 我們說的話越能夠說到別人心裡去。
醜媳婦總得見公婆,聊天總得要自己說。
與別人聊天,雖然說要多聽,但是同樣我們也要說一些東西。
當對方說完之後,我們記住一點,不要去否定對方的任何觀點哪怕對方的觀點,我們再不同意,再不認可都不要去否定。
我們可以說:「你這想法很有意思,我是這樣想的,你看有什麼區別。」
不直接否定對方,而是將話題引導到自己身上。
避免在對方觀點本身對錯上糾纏,因為糾纏的越多,越容易產生矛盾。
倒不如不去說對錯的問題。
再說了,兩個人之間的聊天,幹嘛非要分對錯?
什麼叫做開放性的話題?
應該先說說什麼叫封閉性話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和一個姑娘聊天,我問她:吃過晚飯了沒?
姑娘的回答就是,吃過了。
這就叫封閉性的問題和回答。
那麼什麼叫開放性的話題。
還是這個簡單的例子。
我問題:晚飯吃的什麼,同事請我吃的烤魚,味道不錯,下次帶你嘗嘗。
姑娘的回答就是:好啊,我因為加班,點了個外賣,好難吃。
是所謂封閉話題,就是描述事實,回答是或否。
而開放性話題,就是更多描述感受,而非是稱述事實。
多用開放性的話題,可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這樣能夠從中引申出很多的話題。
不愁聊天的時候冷場、尬聊。
既然想讓和對方聊天聊下去,那麼我們自己要在聊天中做一件事,在對方的話中,找到新的切入點。
同時在我們自己的話中埋入可擴展的話題。
怎麼做呢?比如說。
我和姑娘聊天:今天晚上,不想吃外賣,自己做了三個菜,拍給你看,你給點評一下。
這就埋下了至少三個話題。
為什麼吃外賣,一個男人會做飯菜,做飯菜的味道是否好。
這樣對方極有可能順著這三個話題聊下去。
埋話題,其實就把話題的方向拓展,交給對方,讓對方在不知不急著找話題繼續聊天。
避免我們自己選擇話題的時候出現一些尷尬,對方接不上話的情況。
通過開放式話題和埋話題,基本上不愁我們和對方沒有話題聊天。
但是能否聊下去,聊開心就看話題的選擇。
因在基于開放式話題和埋話題的聊天,選擇繼續的話題,我們需要看對方的反應來做判斷。
與朋友聊天大家都知道,如果一個話題對方不高興,我們繼續和對方聊,那麼就不是在聊天,而是找事了。
因此在找到話題後,先聊一聊,看看對方興趣如何,是熱情還是冷淡。
我們再決定是繼續,還是再弄個開放式話題和埋個話題,來把話題給叉開。
畢竟我們和對方聊天的目的,是彼此都能夠開心,不是為了搞事情。
福樓拜曾經說過:「語言就是一架展延機,永遠拉長感情。」任何時候,會說話的人,都能跟周圍的人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基礎。
把握以上說話技巧,活學活用,在職場中你一定能做到同事喜歡、領導欣賞,左右逢源,順風順水,人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