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曾說過,寧可不識字,不能不識人。
人在江湖上打拼,文化可以低一點,這沒有任何的阻礙。可是,人卻要懂得「識人」,這是立身處世的根本。
無論在什麼時候,識別人心,察言觀色,都是做人必備的手段。用得好,你能圖謀大業,也能自保。而用得不好,也許你的事業就停滯不前了。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布衣亦可傲王侯。」
你讀了很多書,但是不會做人,也不會識人,那你一輩子也難以有大的成就。相反,你會讀書,會識人,會做人,那你很快就能事業有成。
社會是人類組成的社會,我們做任何事兒,都需要從「人」這個主體入手。唯有把人心摸透,把人性看透,我們才能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有一定的知識,卻不懂得做人的智慧,也不懂得識人的謀略,這是行不通的。
要知道,在職場中的打拼,尤其在高學歷人才雲集的大企業中打拼,你的「識人」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要想「看透」一個人,不妨針對這3點下手,讓他原形畢露。
01
要想看透一個人,不妨看他的微表情。
古時候的劉備,他最喜歡做的一個表情,就是「滿眼深沉淚」,給人一種慈悲和仁義的感覺。這,就是他的表情。
古時候的曹操,他最喜歡做的一個表情,就是「哈哈大笑」。這種笑,看似很積極,可實際上卻充滿了權謀和狡詐的意味。
對此,我們就該明白,看一個人的微表情或者表情,我們千萬不能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而是需要明白別人的表情到底象徵了什麼。
單位中的小王,他每一次去到領導的辦公室彙報工作,領導總是一臉深沉,提出了好些修改的建議,毫無贊許可言。
小王每一次從辦公室出來,都覺得,是不是領導不想表揚自己呢?慢慢地,他對于工作也就沒有了動力,甚至消極怠工。
其實,當過領導的人都知道,作為領導,喜怒不形于色,這是很重要的。不過,只要領導提出了建議,就證明他特別重視你,不然他也不會讓你改進,讓你進步。
在職場中,我們需要聽的,並非是別人的「表面話」,而是別人的「言外之意」。只有你懂得察言觀色,知道別人的言外之意,你才有更進一步的空間。
02
要想看透一個人,不妨看他做事的「度」。
混過大企業的人,應該都明白,越是一般的人,越看重「好壞」,而越是層次高的人,越看重做事的「度」。
我們看人,不能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因為這世上的「好壞」ADVERTISEMENT
他在別人面前特別好說話,那你認為他是好人。可是,他在家中就是一個暴力狂,那你又認為他是壞人。因此,好與壞,這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要想看透一個人,我們第一時間看的,是對方做事的「度」。
商業戰場上,有些人見好就收,控制貪念。那這樣的人,值得我們交往。因為能控制自己貪念的人,絕對就不是一般人。
相反,他做人講義氣,可貪得無厭,甚至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這樣的人,就容易出賣身邊的人,不管他多講義氣也是假的。
《水滸傳》中的宋江,他永遠只想著招安。口頭上說要為眾兄弟著想,可實際上,就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和職位著想罷了。對于這類滿口仁義道德的人,我們要謹慎。
看一個人,著重看他做事的「度」,這是關鍵。
03
要想看透一個人,不妨看他對恩人的態度。
曾遇到過這麼一個人,他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根本沒有出路了。但是,有一個好心的朋友幫了他,甚至為他扛過了這一次的危機。
可是,別人幫了他之後,他卻一句「謝謝」都沒說,毫無感激之情。哪怕到了對方落魄的時候,他還是裝成不知道的模樣,仿佛他不認識對方似的。
這種人,我們應該見得很多。他們無情無義,毫無感恩之心,有事只想著自己,而沒有想到別人。
看透一個人,其實是件「衝擊三觀」的事兒。因為你越是看透,越是感覺到人性的醜惡,越是感受不到人間的美好。
一個人,竟然可以忘記自己的恩人,竟然可以忘記別人對他的恩情,那這樣的人,哪怕他有錢有勢,身居高位,也不見得是個好人。
做人,最要緊的,就是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是人與野獸最大的區別。試想,如果人缺乏了感恩之心,那這個人豈不是跟野獸無異嗎?
這一切,值得我們好好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