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本質上還是工廠,團隊像車間,不同崗位組成流水線,員工是螺絲釘,哪里需要補哪里。
當然也有不同之處,流水線上的員工不能歇太久,時間太長進度就會阻塞,甚至影響他人進度,好的方面是多勞多得,干得越認真,越拼命,到手的工資越多。
公司就不同了,團隊里不僅包括認真做事的員工,還有摸魚的、負責氛圍的、專攻向上匯報的,諸多大神各顯神通。
不過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麼認真工作的員工,反而先離職?
原因一:過于認真
俗話說得好:認真妳就輸了。
當人們用認真兩個字形容一個人時,背后隱含的意思是:能力強,有原則。
具備這些素質的員工,能給其他同事帶來靠譜的感覺,大部分人愿意跟他共事。
可是太認真和較真的界限很模糊,做事有原則自然是好的,太有原則就容易據理力爭,不肯妥協,或者得理不饒人。
不知不覺間得罪了很多人,別人表面上不會撕破臉,夸妳做得好,背地里會說這人至于嗎,工作而已。
久而久之,領導也開始不待見了,盡管做事很重要,但領導要管理團隊,還要和其他團隊打交道,只能充當和事佬,私下里多安慰安慰。
安慰多了就會覺得這人太愛惹事,很多工作就不再讓他負責。
一來二去,工作認真的員工,內心會產生深深的挫敗感,不禁感嘆:想好好做事,咋就這麼難呢?
于是心灰意冷,選擇離開這片傷心地。
其實不是做事難,認真也沒有錯,只是不能太過認真,職場終究離不開人情世故。
原因二:能力強,機會多
任何團隊都需要能力強的員工,如果所有員工都在摸魚,那團隊離解散也不遠了。
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須明白團隊要先以做事為目標,才能搞那些虛的,沒有結果的向上匯報,都是空中樓閣,那層窗戶紙早晚會被捅破。
企業能夠正常運轉,核心還是要依靠認真工作的員工,就算離職了,其他公司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不愁找不到工作。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