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有詩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這兩句詩,其實說的是一種難得的心境,即便身處鬧市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卻依舊超凡灑脫,心如止水,任其狂風驟雨也動搖不了分毫。
如能達到這樣的心境,還怕不能夠成事嗎?
這其實就是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所說的「寧靜致遠」4個字,這4個字就是人生至境,做到了,必然會有所作為。
「寧靜致遠」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后來被諸葛亮引用到了《誡子書》里,告誡他兒子諸葛瞻,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時刻保持一顆清靜之心,在「沉默」中爆發,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走上人生巔峰。
雖然諸葛瞻最后辜負了父親諸葛亮的期望,與其子諸葛尚一起,為蜀漢戰死于綿竹,這場失敗是他輕敵冒進,輕悍浮躁,惹下的禍事。
可即便是如此,我們也不能夠否認「寧靜致遠」這4個字的智慧,諸葛亮當時將《誡子書》贈給諸葛瞻,其實就是看透了諸葛瞻不是成材的料,所以才悉心叮囑。
「寧靜致遠」這4個字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如能在大多數情況下保持寧靜的心態,那麼他會在人生道路上走的更遠,在事業高峰上攀登的更高。
儒家經典《大學》有言: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也就是說,只要內心寧靜了,才能心安理得、心態安寧,然后才能夠進行縝密的思慮、規劃全局。只有通過縝密思慮和詳細的規劃,你的人生才會越來越好。
如此看來,「寧靜致遠」這4個字,對于人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了。
尤其對于一些平凡人來說,保持內心寧靜,然后堅定不移的朝著目標奮斗,定然會有一番作為。
畢竟曾國藩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
平凡人大多都敗在懶惰上,而做到「寧靜致遠」會讓你心無雜念,克服懶惰,成為人生贏家。
古之功成名就者,無一不是以謹慎之心,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態,稍有不慎,有可能就會跌入深淵。
而若能做到「寧靜致遠」,則能在任何事情面前保持從容不迫,任其大風大浪,吾自一笑而過。
正如《小窗幽記》里提到過的: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這便是「寧靜致遠」的超然境界。
人生中,若能做到諸葛亮《誡子書》中的「寧靜致遠」,那麼必然會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遠,做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