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說:「摧毀情感的最好方式,就是談錢;徹底毀掉情感的方式,就是借錢。」
似乎,很多人的潛意識里,談錢就會變色。因此寧愿自己勒緊褲帶過日子,也不談錢,還要假裝自己很富有的樣子。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書里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說你有價值,你就有價值,如果你說你沒有價值,那麼你就沒有。然后你就會依照你的故事版本而活。」
很明顯,很多人之所以窮困,不是因為他們從未有機遇改變自己,而是思維模式、自我限制導致自己一直無法改變。
通俗一點,就是「貧窮限制了格局」。如果窮人要變富,第一件事,不是狠狠賺錢,而是打破人生的限制,思維上超越自己,改變人生價值觀。
人到中年,應該是最缺錢的時候。因此你要學會談錢,而不是自慚形穢,認為自己注定命窮。
02
向外人「示窮」,接受別人的可憐和幫助。
人窮時,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是什麼樣子,就展示什麼樣子。不要為了面子買單,否則你會更窮——從沒錢的人,變成心窮的人。
一個人的骨子里,有逞強的「影子」,沒有人喜歡做弱者。但是沒錢的時候,你越故作堅強,別人越認為,你不需要幫助,因此不會向你伸手。如果你過分逞強,還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和嘲笑。
看一個例子。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鄰居,并不富有,但是喜歡爭強好勝,處處都排擠袁了凡的家人。袁家的動物跑到鄰居家,一準會被趕走,或者暗中傷害。
直到有一天,鄰居生病了,無論如何,都「強」不起來了。
袁了凡的母親李氏和街坊一起湊了一筆錢,讓鄰居治病。此后,鄰居意識到自己逞強的錯誤,主動和袁家交往,并且形成互幫互助的格局。
如果你在農村,多半會遇到鄰居互相攀比,誰都希望自己更富有。就算沒錢,借錢也要買車。想盡辦法建新房子,并且房子要更大更高。
總有一些人,房子建到一半了,再也湊不到錢,就不得不停下來,房子變成了「半拉子工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