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管理策略,會隨著下屬處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而發生變化,這也是許多人感覺領導「陰晴不定」的原因。
教育講究「因材施教」,管理也講究「因人而異」,不僅有「關系戶」的影響,還有職場處在不同階段的要求。
搞清楚自己在何種階段,就不難理解領導采取的管理策略。作為下屬可以更好的讓自己進階,作為管理者也更容易培養出自己的班底。
與其說是寫下屬,不如說是寫給處在職場上的每個人。無論是有管理困惑的領導,還是說處在迷茫的下屬,或許可以為你提供一點思考的方向。
無論是初入職場,還是部門之間人員調整,肯定會存在一段時間對工作不熟悉情況。處在這個階段,下屬與領導之間,還未建立信任,或者說這時的信任還很脆弱。
建立信任需要一個過程,領導采取的策略一般會分為兩種:
①上對下建立信任
領導促使下屬更快的熟悉工作,進行工作指導,比如,做什麼,怎麼做,要求是什麼……都會交代清楚,這個過程下屬對管理者會逐漸產生信任,當然工作內容也會更快的熟悉起來。
②下對上建立信任
如果團隊較小,領導可以這樣指導,但如果規模較大,根本不可能關注到每個人。所以,下屬就要對上建立信任。請教資歷較老的同事,時不時跟領導請示、匯報工作,至少不讓自己成為「透明人」。
無論上對下,還是下對上建立信任,充其量就是初步建立的過程,宜早不宜遲,無論是上級還是下屬都一樣。
初步建立信任之后,會向兩個方向發展,一種是下屬覺得領導值得追隨,愿意做事;另一種是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要麼選擇「躺平」,要麼更加積極,引起領導關注。
對于「躺平」的人,只送一句話,「躺平」意味著放棄,但放棄的不是公司的前途,也不是領導的前程,而是放棄的自己。
無論是覺得領導值得追隨,還是為了引起領導的關注,這個時候首先要看清楚根據自身的能力判斷,做到60分與80分、90分,任誰都不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初步建立信任,無論你做多少分,都是有情可原,但如果已經融入團隊,進入工作狀態時,雖說領導要求60分,但絕不能只做到60分,否則就別怪領導不重用。
做的時間越長,領導的要求也就越高,「做到」與「做好」存在很大的差異,愿意做事不等于一定能把事情做好,這個階段領導更關注下屬的能力問題。ADVERTISEMENT
或許會提供學習的平台、路徑,但更多時候還是需要靠下屬自己,但這時領導的要求絕對不會因為你提升慢而停下腳步,跟得上就跟,跟不上淘汰就好。
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有工作的積極性,有些人就出現急于表現自己的情況,很容易出現自作主張的情況。
就像小孩子走路時一樣,起初需要大人扶著走,當剛能走穩的時候,就急于脫離大人的幫扶。這個階段最容易摔跤。同理,職場上這種情況尤為突出。
人們常說:「有本事的人,都有脾氣」,似乎只要有了自己主張,就是有能力的表現,恰恰因為出現這樣的情況,領導也會做出相應的管理策略。
比如,制衡、打壓,甚至會采取放縱的方式,等待犯錯的時候「殺雞儆猴」。要知道能力越大,破壞力越大。有自己的主張對于下屬來說,是能力的體現,但對于領導來講就是權力失控的先兆。
就像嬰兒時,小孩子連爬都不會,家長不會擔心他會摔到,一旦會爬,會走了之后,家長就會擔心,畢竟孩子摔了,家長跟著心疼。
同理,職場上下屬犯錯,領導跟著受牽連,甚至還要收拾爛攤子。所以,當有能力的時候,要更加明白「服從」的重要性,否則就會成為「殺雞儆猴」中的道具。
在經歷了「叛逆期」之后,孩子體會到家長的不易,開始聽話的時候,家長會安心、放心、省心,自然溝通起來更加順暢。
職場上同樣如此,能力得到了提升,又懂得服從的重要性,上級需要下屬做事,自然會增加溝通的效率,彼此之間的信任就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領導需要下屬做事,下屬需要領導資源傾斜,無形中就產生了一種良好的合作關系。正如古人所講:「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
上級認可下屬的能力,下屬愿意服從安排,領導自然會給予資源傾斜,這是屬于相互成就的過程。下屬被重用,自身價值得到實現,上級給予資源傾斜,讓自己成績更加突出。
處在這個階段,下屬很容易成為領導的嫡系,成為「自己人」。
領導的「自己人」也有差別,有些人能力強,服從安排,可以成為領導的好幫手,有些人則更進一步,通過領導平時的行為,判斷出領導需要什麼,提前做好準備。
提前做好準備,或許短期內看不到效果,也有可能自己判斷失誤,但「寧可備著不用,也不能在用的時候沒有。」通過不斷的磨合逐漸就會形成一種默契。
這種默契的形成之后,做領導想做而不能做的事,說領導想說而不能說的話,領導心里暗爽,自然會給予更多的資源傾斜。ADVERTISEMENT
同樣是領導的「自己人」,那些看得懂「眉眼高低」,有眼色的人,更容易得到青睞。職場上優質資源具有稀缺性,越優質的資源,越稀缺,自然會傾向于有默契的「自己人」。
作為管理者有更多的選擇權,默契越高,更進一步的幾率也就越大。
行走職場,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升職加薪,可這條路充滿了坎坷,要清楚自己所處在什麼階段,對于不同階段領導的要求不同,自己的行為方式也要發生轉變,只有一個不一個腳印,才有可能走得更高,至少對于大多數職場人而言比較適用。